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中的自信

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中的自信

 

刚刚写下这个题目,第一反应就是后悔,因为,这个话题起得太大,太宽泛。第二个反应是感慨,感慨我们造物主的神奇和伟大,他赋予每一个个体,无论是父母,还是作为孩童,不一样的性格特征,不一样的禀赋。我始终认为,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套教育方案是适合所有家庭的。为人父母的,不可避免地一生都要探索,追寻子女的教养之路,这也是我们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之路。

 

在开始写这个专栏的时候,我的定位就是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,而非对他人的教儿育女“指手划脚”。如果读者可以从我的分享里,有一点点的受益,就已经非常满足。基于这样的想法,我才得以继续这个话题。

 

最近这段时间,开学已经数周了,孩子们慢慢适应、融入了各自的新学校、新班级,各种课内外活动也接踵而来。有朋友,也有在Excel With-us的家长们跟我聊起来,发现自己的孩子好像不够自信。表现就是,明明有担当音乐活动组织者的能力,内心也很向往,却不敢向校长老师提出来;明明有参加数学竞赛的欲望,没被点名做初试就放弃了;很希望加入一个朋友团体,可是除了远远观望着别人是如何玩耍的,却害羞、不愿意询问是否可以让他/她加入。

 

可是,在我看来,“被担心”的孩子们都非常的优秀,有的在学校里学习拔尖,有的所练习的几门乐器都已经是到了挺高的水准,在家里,体贴尊重父母,懂得感恩。这样的孩子们,没有任何理由不自信。

 

“自信”的字面意思上理解,就是对自己的信心,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坚定。也许,以下几点可以促使我们反省教养子女中的日常,帮助孩子建立起信心。

 

第一,把握管理的“度”。“度”是一个变量,根据不同的孩子,可以有不同的“度”,怎么判断这个“度”是否是恰到好处呢?其中一个标准就是,孩子是否可以相对愉快地接受。

 

试想,如果我们事事都要紧紧地管住,从该吃什么,什么时候吃;该学什么,必须要学到什么程度;到该交什么朋友,跟朋友一起该做什么事情;都要涉及,不给孩子留一点自主的空间,

是的,你杜绝了他/她“犯错”的机会。与此同时,也管住 了他/她认识自我,调整行为的空间。当他们在选择的时候,会忘记这是我喜欢的吗,是我自己应该做的吗,取而代之地,他/她们会想:我这样做,爸爸妈妈会满意吗?会不会又给他们念叨我的机会?

 

第二,管理好父母自己的情绪,尤其是不要有负面的情绪宣泄。所谓的“不自信”,一定程度上讲,就是害怕去而对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后果。不敢去毛遂自荐的孩子担心“要是我选不上怎么办”,不敢去邀约玩耍伙伴的孩子想“要是被拒绝怎么办”。

 

而对孩子这样的心态,最好的方法或许就是“以身作则”,而不是言语上的开导。当我们可以做到自己有平和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;面对困难时,不唉声叹气,不作无谓地抱怨,而是积极想办法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;对于尽心尽力也无法带来所希望结局的事情,坦然承受时,孩子们也不会害怕各种“如果”、“万一”、“要是”….

 

最后,分享一个小故事。梁启超不仅自身学术成就显赫,家里9个子女人人成才,各有所长。当年,他的女儿梁思庄在面临专业选择时,梁启超出于自己的学术经验,建议她选择生物,但是得知梁思庄对生物完全不感兴趣时,他第一时间给孩子写了一封信,称“凡学问,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迁。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的治学之路,所以赶紧寄这封信”。最后,思庄因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图书馆学,成为一名图书管理专家,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五十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