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入门到进阶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吗

从“入门到进阶”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吗?

 

回顾我们成长的过程,但凡是父母对孩子管教严厉的,孩子们都从父母口里听过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”之类的话,要传达的就是基础是多么的重要。但是,谁也不能保证哪家有个“调皮蛋”,就是不想走寻常路,父母就会提醒“怎么?爬都还没学会,就要想飞了?”在很多父母,甚至老师的头脑里,就已经把知识分了层级,并无形中把这样的层级也传递给了孩子。

 

有家长拿着孩子上课用的数学challenging question来问我们,这道题是五年级的,还是六年级的水平?你们一般来说比学校超前一年还是两年?这让我很仔细地想过这个问题,“知识真的是分层级的吗?” 答案是肯定的,知识真的是分等级的。往小里说,你要是不会equivalent fraction,你还真的搞不懂分母不同分数的加减法,往大里说,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,它就是雷打不动的经典力学的基础。

 

可是,比起“知识是分层级的”,还有一个更加重要且实用的问题,我们需要问自己:“获取知识一定是要从入门到进阶的吗?”“我们对入门和进阶程度的判断就一定是正确的吗?”

 

相信在墨尔本的很多家庭都有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的经历,对于中文学习,有些孩子兴趣满满,有的孩子就怨声载道。很不幸的是,我的孩子就是后面一种,仅在prep的时候去过三次中文学校,说整天“啊喔哦,咦呜吁”太无聊,就再也没去过了。当我想放弃她的中文学习时,我发现她爱上了中文版漫画集《丁丁历险计》,靠着三岁时勉强学的《汉字三百个》,在没有任何汉语拼音基础的情况下,她竟然从此开始了大量的中文儿童小说的阅读。到现在,六七年过去了,她的中文保持着阅读畅顺,交流自如的能力,对常用多音字,多义字能清楚分辨,还常常冒出一些网络流行词汇,让人捧腹。所以,我从这个身边的案例反思,也许,拼音并不是学习中文的必经之路,反而是让一些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直接原因。

 

再来看看我自己,我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是从小学时期接触到的一本《当代诗集》开始的,并不是从组词造句起步的。相反,我在国内从中学就开始的英文学习,一板一眼,总想着从浅入深,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没法享受语言本身的魅力,进展缓慢。而同学中,喜欢看英文电影,爱听英文歌曲的,进步堪称神速。

 

所以,我一直觉得,真实的,自我探索思考中的求知过程,永远不是从入门到进阶,而是你突然闯入一个殿堂,被某种魅力震撼,因而激发起内心中要去探索个究竟的动力。这就是比尔.盖茨,扎克伯格退学创业的动力,这是很多伟大的,改变人类社会进程的企业诞生的基础。

 

所有撞击心灵的东西,都不是一板一眼的。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的世界硬生生地切割出我们自认为的“阶层”,让孩子逐级往上爬,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感受最敏锐,心灵最开放的年纪,在知识的江河湖海里四处闯荡?所以,我们希望在Excel Withus的课堂里,把大量的英语文学史上的经典呈现给孩子,把广泛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呈现给孩子,万一让他们找到了挚爱的领域,最豁然开朗的学习方法,岂不是人生的大幸?

 

我们的责任,永远都不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熟悉的方式再走一遍,而是和他们相伴成长,彼此启发,坦诚对话,各有收获。因为,孩子不是那个未完成的“我们”,而是他/她们“自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