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ticles


初来乍到的孩子们该如何开始补习?(四)中学生篇

 

在之前的讨论中,我们谈到了,无论是小学生,还是中学生,都不要盲目地开始补习。尤其是对于有中学生的家庭,在补习开始前,需要对孩子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,同时,家长们要有观念上的转变,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,就是要尊重孩子,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,评估自己,并尊重孩子的选择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,澳洲社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“条条道路通罗马”,没有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高考“盛况”。因此,家长们不需要着急,给孩子们机会,停下来看看,以前有哪些出于学习的各种压力,不同价值观的影响,而一直没能认真审视的兴趣,没有时间发展的才能,认真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和发展方向。

 

今天,将会是这一个系列的最后一篇,我们要谈的是,中学生的补习该从哪里开始?

 

如果您的孩子在国内就读于一所著名的市重点、省重点,或者,就是来自于一所普通的中学,并完成了初中一年级,二年级。那么,很有可能,当您看到孩子在学校里所学的某些数学内容,你会笑起来。你会发现,怎么还会有您孩子小学三年级的题目,怎么能还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…您会说,只要语言没问题,孩子能看懂题目,那么数学就一定不是问题。于是,您想过把精力主要放在英语上。数学嘛,根本就不是我们需要操心的内容。

 

是的,您的大部分观点我都认同,但是,就是最后一点,对待数学的态度上,我还有话说。这个对待数学,甚至,我们可以延展到,对待科学(science)这门学科的态度,可能会让您错失发展孩子最俱潜力的优势科目的时机,尤其是对于在学校里,数学已经显露出优势的孩子们。

 

在维州的教育系统中,不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数学天才,所以,数学甚至不是高考的必选科目。就算是要选择数学,也有三个不同难度等级的数学可以做选择,但是,有一点,您的孩子选择的“难度系数”越高的数学,高考加分就越多。当您觉得这里中学8 年级,9年级的数学很简单的时候, “难度系统” 最高的一门Specialist Math,孩子们所学的内容已经包涵了在国内大学里的高等数学的内容,比如:线性代数等等。 所以,您还觉得数学可以等一等,先把英语搞上去再说吗?

 

如果选择补习,英语数学双管齐下的模式是值得考虑的。只是在对待英语,与对待数学补习的态度上,要有所不同。英语补习,尤其是写作水平的提高,绝不是一天两天,一学期两学期的事情,一定是一个长期不断地学习积累的过程。因此,家长们需要的是慎重选择值得信赖的补习机构 ,然后耐心监督,等待花开。而数学,是最容易在短时期内见到效果的科目。这样的效果,有助于孩子快速在学校里建立起自信,有助于孩子提前一年开始数学的VCE课目学习,有的孩子最终甚至可以选择两到三门数学科目,对于VCE考试取得高分立下汗马功劳。

 

最后的选择权,还是在于家长。孩子们的情况千差万别,很多补习选择也是因人而异,如果您还期待了解我们Excel With-us的课程是否适合您的孩子,欢迎来电,或到访Excel With-us,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探讨。

 

 

 

 



初来乍到的孩子们该如何开始补习?(三)中学生篇

 

在上周的专栏中,针对家有中学生的移民家庭,我们分析了两个您的孩子与其“同龄人”之间可能存在的主要差距。第一,是在英文图书阅读的数量和速度上,有明显的差距。当然这也不是绝对,我认识一个10 年级才从上海来澳洲的女孩子,她从小就热爱阅读英文书籍,还在上海上初中的阶段,她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《哈里.波特》系列小说,并可以阅读原版的《达芬其密码》。她在12年级创作的话剧短篇,在Boroondara Council举办的写作比赛中,从上千篇本地学生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奖。不过,她的经历了,也从侧面印证了,阅读量决定了中学生的学习的能力。

 

第二,就是学习习惯上的不同,这主要是东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。孩子们可能已经习惯了等老师来告诉你,这个你一定要掌握,那个你一定要学会,而来了这里的学校,发现老师们太宽松,自由度很大,以至于有些“不知所措”了。

 

除了对差距的认识之外,在选择合适的补习班之前,家长们还需要有一些认识观念上的转变。

 

其中,最为主要的一点,就是帮助孩子去评估自己想走的道路。我们可以说,澳洲的教育体系并非尽善尽美,存在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,比如,学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,评估标准让家长“摸不着北”…但是,其优势也是非常显著的。从我自身的体会来看,最好的一点就是,真正做到了“以人为本”。这个教育系统,给家庭和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人性化的渠道来策划孩子的人生。比如,10年级的孩子可以选择是开始VCE,还是开始职业教育培训;进入大学以后,也可以根据兴趣的变化,和对专业是否爱好,而选择中止或转至其它专业;而且,当孩子确定目标,想读书的时候,或者想从事某种事业的时候,都有一个详细明确的指导,孩子们可以随时开始,朝着目标的事业进行相关的学习。

 

接下来,就是您要更加尊重您的孩子。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,他/她们只是通过父母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上。孩子要融入社会,作为父母的,也要积极融入才行。这个融入,就是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优势,这个融入,就是鼓励孩子去做自己梦想的事情。VCE考试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高考,固定考试科目,统一考试内容,乎视孩子间的差异化。VCE有上百个考试科目,孩子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,如果选择的科目难度大,加分就多,难度小不加分或者减分。 总体来说,较为科学,合理。但是,也给家长们增加了选择的难度,几十个常选科目,已经看得人眼花缭乱。在这个时候,家长要做的,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,评估自己,并尊重孩子的选择。

 

在下期的专栏中,我们将会继续这个话题,谈谈中学生补习从哪里开始。



初来乍到的孩子们该如何开始补习?(二)中学生篇

 

在上期的专栏中,我们聊到了刚刚来到澳洲的小学孩子是否应该立即开始补习的话题。我们的观点就是:宜缓宜迟不宜急。

 

孩子们初到一个新的环境,既有好奇,更有紧张,对各种事物还处在观察之中,然后,他们会经历一个跃跃欲试的阶段,最后,才是全面参与,积极融入所在的环境,包括参与到各种学习的、运动的团体之中。在家长和孩子们对自身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之后,再理性地选择适合孩子的课程进行补习,有地放矢。

 

如果,您的孩子是在中学阶段,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,您的孩子跟学校里“同龄人”的差距很可能比您想象的要大。在这里,我之所以将“同龄人”三个字标注了引号,这是特指有着与您相当的、对孩子教育方面期望的当地家庭中的“同龄人”。

 

我们都知道,澳洲是一个包容的,多元化的社会,在孩子们的成长方面,真正地实现了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。孩子可以在10年级时就选择不继续VCE考试,而进行职业方面培训;也可以在大学里,根据自己兴趣的变化而更改自己的专业。正因为如此,很多人误以为,这里的学习简单,课业轻松,本地家庭对孩子顺其自然,因以,我们也不用担心太多。

 

但实际上的情况是如何的呢?可能与这样一些观点背道而驰。

 

很多从中文的语言环境中来的移民家庭,都有一个非常重视子女教育的良好传统,甚至为了子女能够接受更加人性化的教育,是很多家庭移民的主要原因。让我们来看看,与同样重视子女教育的本地家庭的孩子,您孩子与他/她的“同龄人”,差距有可能在哪里?

 

首先,是阅读量上的差距。如果拿出一套数学试卷,英文选择题试卷,可能您的孩子和“同龄人”分数相当,甚至很大机率在数学方面高出一大截。但是,一旦写作,很大可能就会有无从下笔的感觉,而我们可以说,在澳洲,所有中学的英文学习,几乎就是以写作为核心。为了准备这样的中学学习,您孩子的“同龄人”从小学阶段,就在学校,更多的是在家庭的影响下,监督下进行了大量的阅读。在重视子女教育的本地家庭中,一个小学孩子,一年读个五六十本书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这样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的积累,体现在中学阶段的英文写作之中,这其间形成的差距,绝对不是靠“恶补”就可以在短期内弥补的。

 

其次,是学习习惯的不同。这个不同,不是指的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好坏,而是对于一个未知的新问题的态度。是坐等,还是主动追索;是等着有人来告诉孩子,这个你需要学,那个你需要知道,然后把整个知识一口一口喂给孩子;还是由孩子自己来决定,我需要学这个吗,意义是什么,我该怎么有效地掌握它。后一种,可能需要的时候长,看上去慢,但是学到的东西会让孩子们受益很久;如果孩子们持有前一种的学习习惯,见效快,家长满意度高,但是可能会欠缺一些持续学习的能力。

 

由于篇幅有限,今天就先讨论到这里,在接下来的专栏中,我将会继续这一话题,并就有中学生的新移民家庭的孩子,应该如何开展补习,如何准备和认识VCE考试,分享自己的观点。



初来乍到的孩子们该如何开始补习?(一)

 

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到了很多抵达墨尔本时间不长的家庭,他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:是否应该立即给孩子开始英文或者数学的补习,尽快缩小差距?

 

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,事实上,无论孩子在国内就读的是国际学校,或者双语班,还是普通学校,在英文上的差距是实实在在的。不仅仅是初来乍到的孩子们,还有一些孩子已经在学校里有一到两年的学习经历了,听力口语提高很快,交流顺畅,但是遇到写作的时候就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,那就是完全没有思路。面对写作的题目一片空白,即使硬着头皮往下写,写出来的东西也往往内容重复,逻辑混乱。

 

关于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们初来乍到,对环境尚未熟悉,是否应该补习?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看法。

 

如果您的孩子还处在小学阶段,并且刚刚登陆这个国家,那么,我的建议就是,不要进行任何补习。我会这样说,并不是指参加“补习班”没有效果,而是说,在这样的情况下补习,往往“事倍功半”。

 

对于小学生,或者年龄偏小的孩子们来说,登陆后的头件大事,就是让他/她们去融入学校的生活,去探索发掘自己的喜好,感受个性的释放。在如此放松的心情,还有家庭学校营造的宽松的环境下,最先提高的是孩子们的口语和听力,这是他们观察和融入这个社会的基础,让他们可以与这个新的世界开展对话,传递自己的声音….这是在任何补习班里都很难学到的。一旦孩子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,才可以初步发展出对自己的定位,这个定位包括:我喜欢什么?我缺乏什么?我需要什么?在这样的情况下,家长因定制宜地分析,在孩子不抗拒的情况下,选择合适的补习班,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,做到“事半功倍”。而孩子们,也不会在还没有头绪的情况下,就被放入某一个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的补习班,反而有可能,让他们融入环境的过程,变得更加复杂了。

 

如果,您的孩子经历了半年到一年的学习,逐步适应,您仍然在是否选择补习中犹豫,您的原因可能包括:学校的学习内容看上去并不复杂;老师说孩子在学校各方面情况都挺好;孩子已经有了很多朋友,他/她很享受现在的学校… …那么,我给您的建议就是,观察孩子是否有阅读的习惯,如果有,请安静地大力支持,给他/她充足的阅读时间,还有选择阅读书籍的自由;如果没有,请思考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,这比参加任何补习班都要重要很多。

 

在接下来的几期专栏里,我还会继续这一话题,会对有中学生的新移民家庭给出一些孩子教育补习的建议;还有如何应对目前私校对新移民孩子在申请入学时对AEAS成绩的要求;等等,敬请关注。



被低估的孩子

 

又到了一年一度开学的日子,家长们的心里,各有忐忑。有孩子换了新学校的,家长们担心着孩子能否尽快适应;有调整到新班级的,期盼着孩子快点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…

 

作为家长来说,无论多洒脱,多宽心的,在孩子成长阶段中,总有那么些事情让你操心不已。孩子们作为学龄期其实也就那么短短的十几年,在这里十几年的朝夕相处中,为人父母的,无不思考着一个问题,我到底要让他/她怎么学?

 

我特别注意观察我的孩子以及她的朋友们,还有在Excel Withus学习的孩子们,发现当前孩子们可以获取到的信息非常之广泛,除了书本,网络也成为一个重要来源。可能很多家长都会有我这样的感叹,在某一个时间点上,那个你认为还需要你去引导,保护,你去指导要如何去学习,学什么的孩子,突然间开始向你传递人生感悟了,而当你回味起他/她的话语时,发现还真是有那么一点道理。

 

随着信息供应量的增加,获取信息渠道的开放,孩子们面前的世界不再是如我们当年那样,需要逐级往上爬的金字塔,而是铺陈在他们面前的盛宴。相信很多家长都读过一群十几岁的悉尼学生,研制出成本仅数元的抗艾药物,叫板美国药业大亨的新闻。我在对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佩服欣赏之余,还看到了一群高二的孩子,竟然可以如此自由地获取大学水平的化学知识。

 

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让我们不得不承认,我们低估了孩子们:孩子不再是我们可以居高临下去指导的人,而是应该去平等对话,发掘需求的人。

 

我们一直都以为,孩子们无论选择学习什么,都需要我们的大量的引导和参与,因为他们弱小,经验不足,爱犯“显而易见”的错误。可是,事实上呢,孩子可能在知识储量上的确不及成人,但是,他们具有更强大的感受能力。这一点与成年人正好相反,我们注意力非凡,但是感受力迅速钝化。对于孩子来说,所有信息都是新鲜的。信息之间也没有固定僵化的关联。他们瞬间可以把握到的东西,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得多;这些东西对他们一生的价值,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。

 

举例来说,在很多澳洲的学校里,注重孩子的阅读,一个小学高年级孩子一年的阅读量之大,很多工作中的成年人都无法企及。同时,他们在阅读中可以获得的书籍内容之广泛,思想之深入,你可能还没反应过来,你的阅读经验就已经被他/她所赶超了。当他/她有一天,要跟你讨论“人生”,“哲学”,“死亡”等话题时,你有没有一种措手不及?因为,你只期待和准备了回答他的作业中的难题。而你的回避,可能让他错失了一次心灵成长的机会,也让他认识到,原来“万能”的父母,也有知识和感悟的盲区。

 

曾经看到过一段教育学者的话,在这里与家长们共勉:用成人的方式和孩子沟通,是孩子最快的成长方式。

 

今天之所以谈及这个话题,是受到了一些家长提问的启发。在过去的时间里,Excel With-us坚持“以教学为主”理念,把广泛的知识内容呈现在孩子面前,摒弃“课前做作业,课堂订正作业”的机械地培训模式,提升了孩子学习积极性,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,得到家长们的广泛认可。一些家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“这道例题是五年级水平还是六年级水平?”“我孩子从来学接触过这个topic,能学得会吗?”今期的内容是抛砖引玉,下一期我想与大家探讨“入门到进阶”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吗?



该如何阅读才对?(一)

 

无论是孩子,还是成年人,我们阅读的时候,在某种程度上把读书当做一种学习的手段,期待着,对我们建立人生观,待人处事,人格培养方面会有帮助。更为直接和现实的是,阅读,对孩子提高语言组织能力,逻辑思维能力,拓展词汇量,进而在语言有关的考试中,展示好的成绩,是具有直接帮助的。所以,要如何让孩子看书,看什么书好,是我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。

 

我在接下来要谈到的阅读,更多程度上是交流,我们作为一个比孩子经历丰富一些的成年人,应该如何看待和引导孩子们的阅读。为了更好地聊这个话题,我还有请教我们Excel Withus几位非常有经验的英语老师,思考和消化了几位老师的观点后,来与家长们交流,尤其是在如何选择阅读书籍方面,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启发。

 

首先,我想要谈的是,阅读的兴趣比阅读哪些书目要重要得多。这是一个让我坚持多年都不动摇的理念。我一直认为,阅读是独立的,思想意识层面的活动,脱离阅读者的个人感受,来谈论阅读,都是“白搭”。

 

先来看看我们这些年“犯的错”吧:自己对某本书有共鸣,告诉孩子:“这个书好,你一定要读完”;孩子读完了一本书,问“你真的看懂了吗,里面不认识的单词都查会了吗?” “作者的意思你搞明白了吗?”;打断孩子的阅读进程,问“看了多少了?”“看得懂吗?”…从这些询问中,无不显示我们的焦虑和急躁,急于让孩子在短时间内,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,甚至是达到成年人阅读后的认识,然后,期待他们可以立马在写作中体现出“下笔如有神”的状态。

 

所以,我们作为家长,不能太有目的性,让孩子们为了阅读而阅读。阅读是精神陶冶,不是被动完成任务,一旦把阅读当成任务,反而在潜意识里对书产生厌恶的情绪,对明明有趣的内容也没有好感了。

 

另外,日常的阅读,跟在课堂上的精读不一样。我们Excel Withus的课堂上,进行的是“精读”,每一个学期选择的书目,都是从语言文学的角度出发,精心挑选,引导学生从词汇的运用,描述的手法,还有时代的背景等角度,去反复揣摩。就如同VCE的英语学习一样,每个学校的VCE书目就是那么几本,却仍然要反复地学习,思考,应对每年都不一样的考试题目。

 

而课堂上的精读,是无法取代日常阅读的。如果说精读是建立万丈高楼的基石,那么,日常的阅读就是在给这座高楼添砖加瓦了。要想不停歇地往这座高楼上加砖加瓦,就不能让孩子们失去阅读的兴趣。其实,我们都知道,父母们的话是对的,好的书,经典的文学著作对孩子们学习语言,思考问题,非常有帮助,有的孩子是可以克服刚开始阅读时的枯燥感,慢慢深入后体会到乐趣,但是,那是非常少的一部分。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以兴趣为导向,愿意读自己喜欢的内容,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。

 

让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,是开启他们“阅读生涯”的最佳开端。家长在这个过程中,需要做的就是“放手”和“信任”。放手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愿意读的书,可以是多画少字的漫画书;可以是在成年人看来“没营养”的各种日志;我甚至有一个学生,是从电脑游戏的攻略书籍开始爱上阅读的。我相信,每一个孩子一旦进入了阅读的世界,就会“一发而不可收拾”。书籍中的传达出来的理念,性格迥异的人物,大千世界的森罗万象,都将会深深吸引孩子们去思考,读的多了,想的也就多了,慢慢地觉得世上的问题不止有一种答案,于是想寻找更多…

 

当心智尚浅,阅历不丰的孩子们,把读书当成人生经历的延伸时,他们从书中获得的,会比我们计划的,要多得多。

 

 

 



该如何阅读才对?(二)

 

在上周的专栏中,我谈到了“阅读的兴趣比阅读哪些书目要重要得多”。我们作为家长,需要学习“放手”和“信任”,让孩子从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,慢慢爱上阅读,当他们读的多了,想的也就多了,就会想要寻找更多…

 

在开始今天的话题讨论前,我先分享一个VCE英语的考试的内容。是关于小说《Year of Wonders》,中文翻译是《奇迹之年》。小说讲述的是在1665年,伦敦爆发的“黑死病”不幸地传播到了英国的一个小村庄里。为了不让疾病外传,村民们在教区长的号召下封锁了村庄。在历时一年多的灾难中,病魔肆虐,夺走了整个村庄一大半的人口。在这场灾难中,人性的良善与丑陋,都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,再现了瘟疫时代的历史和人文背景。就是这样一本小说,是VCE的学习资料之一,每年的考试题目也不尽相同,先来看看其中的两个典型题目。

 

写作题目之一:

Discuss the role of religion and superstition in relation to Year of Wonders. 在小说中宗教和迷信的作用分别是什么?

 

写作题目之二:

“I turned my lust into holy fire! I burned with passion for God!” Discuss the complexity of Michael Mompellion’s character. 要求学生从教区牧师Michael所说的一句话入手,来分析讨论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复杂性。

 

以上的内容算是抛砖引玉,从这样的一些题目中,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内容来。这样开放的,不拘一格的题目,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运用能力本身,更重要的是写作者必须陈列出自己的观点来。这也是我今天想讨论的重点:阅读中的独立思考,形成自己的观点,是阅读的终极目标。

 

总体来说,在澳洲的英语学习,非常注重的是语言运用的能力,这样的运用能力又包括两个方面:第一,是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,要求学生可以清晰,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;第二,是书面的表达能力,需要有效地组织语言,准确地选择词汇和句式,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
 

在这样一个过程中,家长和学生们普遍认为的语言组织,更高级词汇的使用等是难点,其实不然,我认为,最难的是“形成自己的观点”。“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母雷特”,同样的一本书,因为阅读者的人格,特点,经历和立场不同,阅读的心情和动机也不同,关注的重点不同,自然所吸收的内容,产生想法也就不同了。澳洲的英语语言学习与中国,以及其它一些亚洲国家不同,这里没有标准答案,告诉你“中心思想”必须是什么,作者的意图一定是什么。你可以有自己的各种想法,最最关键的就是,你要能够准确表达你的想法,无管你的观点多么的“非主流”,只要思路清楚,有说服力,就是一篇好文章。

 

 

有些家长说孩子读书少,写不出来;也有的说,读书倒挺多,怎么还是写作不好?我想,这其中缺失的就是读完书后,吸收了多少,思考了多少,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看问题的方法。

 

我们常说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。为什么多阅读会让你能够“下笔”,我想,说的是读书多了,通过这种间接方式获得的生活经验也就多了,有了经验,才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,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通过大量的阅读,最后不自觉地将某种思想体系,思考方式,语言这类的东西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, 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应用,这其实就是让外在的阅读转化成了自身的能力,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罢了。

 

如此看来,光读不想,跟只想不读一样,都是不可取的。

 

应一些家长和读者的要求,在下周的专栏中,我除了会继续这一话题,同时,也会有些书目推荐,敬请期待。



该如何阅读才对?(三)

 

今天是“该如何阅读”这个话题的“收官”篇了。对于中小学生该如何展开阅读,最终的落脚点在哪里,我在前两周的专栏里,已经与大家有充分的交流了。

 

我一直认为,任何阅读,在入门阶段都应该是以兴趣为主,从自己愿意阅读的内容出发,再逐步扩展阅读的范围。随着阅读量的增多,伴随着思考,阅读者会逐步形成自己看世界,想问题的方法;让从阅读中获得的经验,知识,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,都内化成自身能力的一部分,丰富阅读者的思想,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写作状态。

 

另外,我想说的是,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,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入门,小小年纪就有强大的阅读能力,自由地遨游在书海中;而有的孩子却需要一个过程,反反复复,时而积极,时而散漫。这样的过程,考验的就是家长的智慧和耐心了。希望以下的一些实用的建议,对家长和学生都能有些帮助。

 

帮助孩子建立个人专属的阅读清单。这个清单的“决定者”应该是孩子,而非家长。家长的作用是“引导”,引导孩子重视自己的想法,并从此展开阅读。比如,当我女儿告诉我社区图书馆里的书普遍出版时间都比较久了,她的兴趣不大时,我就从那时开始,每一两个月带她去一次书店,让她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书,买回家慢慢看;在她看了电影The Dressmaker, The Book Thief等后,对电影中的背景和文化有些兴趣,我就带她去书店,让她有机会“主动”选择把小说买回来看。选择书籍的过程都是由她自己做主,虽然有些书籍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算是“超龄”的读物,虽然她也选择过一些跟本没有意义的书籍,最后自己也后悔不已,但是这都是孩子们了解自我,认识自我需求的不可或缺的过程。当然,这只是我自己在不断地探索中的一个小例子,谨供参考。重要的是,孩子们从自己选择的书目中获得的阅读体验,阅读的愉悦感,远远大于被“强制”阅读时的体验。

 

所以,我们不光是要考虑孩子们“应该”读什么书,更要注意观察孩子们是否在阅读后有欣悦的感受,是否在睡觉前、晚饭后,愿意捧起这书本?然后,帮助他们定位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,最后,当他们有阅读的信心时,再鼓励他们尝试不同内容的阅读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们越是“润物细无声”,越能减少孩子对阅读产生的“逆反”思绪。

 

我在这里给出一个小小的清单,是我们Excel Withus的英语老师精心挑选和准备的,小说不仅故事性强,背景多样,作者还使用了准确而又多变化的词汇和语法,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。

 

  • 20,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by Jules Verne
  • A Christmas Carol by Charles Dickens
  • A Wizard of Earthsea by Ursula K. LeGuin
  • Watership Down by Richard Adams
  •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by Sir Arthur Conan Doyle
  •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by Mark Twain
  • The Secret Garden by Francis Hodgson Burnett
  • The Court of Monte Cristo by Alexander Dumas

 

最后我还想说的是,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认知,理解这个世界,理解他人。无论是对于成年人,还是孩子,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,是一个想求知的人,自然而然的需求,所以,我们既不能无动于衷,也不必刻意强调。不如跟孩子一起阅读、体验,共同成长,这比只把孩子推进图书馆里,或者说一百遍“你要看书”,更有意义,不是吗?